泉港区教育系统党委在发展党员“关口”出新招
发布时间2019-06-28  来源: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党员质量,对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是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泉港区教育系统党委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指南,从实际出发,探索严把党员入口关的实施路径,创新党员发展“4321”机制,突出广泛性、强调个体性、注重创新性、兼顾全面性,严格、规范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提升了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注重广泛性,发展党员坚持“四方联审”普中选好。一是支部培养考察走好第一步。学校支部根据教师自愿和日常考察,确定一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较为纯正,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培养考察对象,按《党章》规定的党员发展流程,对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并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和政治觉悟。2018年以来来,全系统共有33名教师递交入党申请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二是党员群众评议立马见真章。经过支部培养,考察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进行党内民主评议,广泛听取支部党员的意见建议;召开教师大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群众再评议。通过民主评议的,在学校党务、校务公开栏公示,征求教师群众的意见。公示期间,群众无异议,再报系统党委审核备案。委托教师代表日常观察“四支队伍”人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秩序,能否潜心教书育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始终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三是纪监部门审查确保零违纪。系统党委根据基层支部上报的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征求纪检监察部门纪律审查意见,确保拟发展对象无违纪违法等不良行为。四是系统党委审核强化思想关。系统党委根据基层支部培养考察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对基层支部上报人选认真审查,符合党员发展条件的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积极分子,开展集中培训,并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向审查合格的对象发放《入党志愿书》。

  二、兼顾全面性,发展党员坚持“三类培养”好中选优。一是注重把教师中的名优、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提高党员质量。近年来,区教育系统共评选首届“名师”29名、“名校长”5名、“名班主任” 30名,其中党员教师30人,占比47 %,二是注重把党员培养成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大力推进党员冠名服务品牌创建,先后挂牌党员冠名服务品牌11个,名师工作室12个,其中9个由党员教师领衔,“庄学培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为全区首个名师工作室, “房香莲心理辅导工作室”被评为省级心理健康辅导示范站,“王顺强红十字博爱家园”所在校惠华中学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示范校。三是把党员中的名优教师培养成行政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业务领航作用,发挥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强调先进性,发展党员坚持“一评一议”定等定位。一是教师管理中心联评定等次。系统党办将各支部报送的入党积极分子人选汇总后,提交教师管理中心,由教师管理中心结合入伍时间、年度考核等对相关人选就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勤、技、能等方面,做出相应的鉴定,并按教育教学能力高低,定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等四个等次。二是系统党委会联议定人选。系统党委召开党委会,对各支部报送的入党积极分子人选进行联议,参照教师管理中心做出的教育教学能力等次鉴定,并综合考虑申请人个人工作量轻重、是否有党务工作经验、是否是一线骨干教师、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间等条件因素,研究确定出该年度教育系统拟发展对象初步人选。

  四、突出创新性,发展党员坚持“一场答辩”聆听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更好了解拟发展对象入党初心和教师使命认知,区教育系统党委创新“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当年度拟发展初步人选参加入党公开答辩活动,通过讲演、PPT等形式,从成长经历、入党初心、发挥作用等方面,公开阐述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知过程,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阐述入党初心和个人使命,表明个人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信念,并接受党章党史党建知识现场答辩,由参加活动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各系统各单位党建分管领导、系统党委委员、系统各支部书记和党员教师代表现场投票点赞,并公布结果,得赞情况作为发展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发展为预备党员。“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增强了对入党考察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保证了新发展党员质量,庄重的仪式感也强化拟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责任编辑: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