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司法局认真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主动助力复工复产,为鲤城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和“法治鲤城”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加强“法治鲤城”建设。一是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二是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成立法律服务保障组,下设4个法律服务专班,服务区委、区政府交办的法律事务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三是落实区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组织学习《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土地管理法》等共3场次,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四是服务大局,把好行政决策“法律关”。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第二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工作,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2020年共出具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意见书26份,出具涉法事务咨询建议书17份,向市政府及区人大常委会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15件。五是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配合上级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规定、中央精神、时代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清理。六是主动担当,围绕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依法审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相关文件通告,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共20余次。抽调分管副局长和2名业务骨干全程做好南环路楼房坍塌事故善后处置的法律保障工作。印制《鲤城区社区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小手册》等法律文书指导基层依法防疫。
(二)严格特殊人群管控。一是严格疫情期间管控。疫情期间入矫的人员,统一到社区矫正中心办理手续,加强信息化管理,严格实行“日报告”、请销假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二是开展社区矫正在线学习,推行社矫正在线学习系统,确保教育矫正的时间、内容、效果等“规定动作”落地落实。三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通过材料自学、专题学习研讨会、线上答题等方式做好《社区矫正法》宣传学习。调整社区矫正定位监管方式,组织全区社区矫正对象解除电子腕带,规范开展电子定位工作。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22名。2020年共决定予以行政警告处罚8人次,提请治安管理处罚2名。
(三)积极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一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完善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推进“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实现矛盾不上交。二是认真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重点人员“必接必送”措施,每季度开展一次重点人员摸排工作,新建安置基地2个,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三是组织开展人民监督员和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配合市司法局做好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联合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做好2020年度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
(四)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加强疫情期间法治宣传教育。编创《鲤城区社区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小手册》等宣传资料,将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工作情况纳入“七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指导全区做好疫情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二是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印发《鲤城区2020年法治宣传“百千万计划”暨公民权利与义务主题宣传工作方案》,常态化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推动以案释法制度化。三是加强新媒体普法宣传。大力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深入开展“新媒体法雨行动”,依托“鲤城掌上12348公共法律”微信公众号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2020年以来,共推出普法宣传信息164条。四是做好“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全面总结“七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推动“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五)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优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持续拓展“鲤城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功能,开通律师视频咨询系统,新增入驻网络平台律师4名。2020年以来,“12348”热线共解答咨询865条,“鲤城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粉丝达5.96万人,共受理群众在线咨询705条。二是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开展“走进企业、送法上门”活动和“稳企解纠”行动,成立鲤城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团、天衡所法律服务志愿队,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完善社区法律顾问体系。将“五在场”写入社区法律顾问合同,2020年新增培育社区法律顾问示范点10个,共计培育社区法律顾问示范点28个。社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咨询171人次,参与调解民间矛盾纠纷3件,起草、审核有关合同8份,协助处理其他法律事务15次。四是深化法律援助惠民行动。与检察院联合制定《律师参与证据开示的实施办法(试行)》,共提供法律帮助545人次。开通援助绿色通道,简化职业性尘肺病的患者受理审批程序。2020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88件,解答各类咨询1368条,挽回经济损失约1057.25万元,为受援人节约律师费用约151.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