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属党团组织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1-05-07  来源: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1925年1月11—22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解决了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和迎接革命高潮的准备工作问题。会上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指出:“在现在的时候,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重要问题”,如不迅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决不能前进”。因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同年1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动员全团贯彻党的四大决议,做好团的发展工作。

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在泉属地域的第一个支部,都是在党的四大和团的三大精神指导下,于泉州国民革命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和国民革命军入泉之后建立的。面对着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国民革命愈来愈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泉州党组织的建立,既是适应全局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本地区建立党组织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趋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进入20世纪后,泉属各地随着以华侨资本为主的民族工商企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也逐渐形成和扩大。至1926年,泉州地区已有各种工商企业几十家,职工6000多人。其中,公路汽车运输公司6家,职工200多人;轮船航运公司10多家,海员和职工约100多人;邮政、电报、民信局20多家,职工约100人;电气、电灯公司2家,工人40多人;纺织厂(包括工场)4家,工人约500人;印刷厂、粮食加工厂5家,职工约50人;瓷业工人约1000人;建筑、瓦窑工人约500多人;人力车工人约1000人;码头搬运和民船工人约2000多人;商业店员(包括银行、钱庄职员)约500多人;五金、缝纫、理发等其他个体劳动者约200多人。工人阶级队伍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泉州建立组织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军入泉,马克思主义在泉属各地的广泛传播,又为中国共产党在泉州建立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个时期,许多泉州知识青年也在与外地或本地的工农革命运动的结合中,逐步成长为自觉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革命者。其中一些最优秀的分子有的已在外地加入党团组织,有的则成了为建立本地第一个党团支部而发展的第一批党团员,这些党团员大多是泉州党团组织赖以建立的干部基础。

泉州党团组织建立之前就在外地加入党团组织或担任所在单位党团组织一定职务的泉籍知识青年,几乎各县都有。

1924年春,在福州三牧坊中学求学的永春籍学生颜步青就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6月,在上海大厦大学求学、并在一家纱厂搞工运的永春籍青年杨邦彦,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而被吸收加入共青团,翌年又在广州中山大学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永春籍青年邱廉回在福州入党。同年3月,在莆田哲理中学求学的永春籍学生林怀才、余丽水,由陈柱国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在厦门大学求学的永春籍学生张大宣入党。同年秋,在上海大学附属高中部求学的永春籍学生王子南由颜振兴(上海人)、江锦淮(金山县人)介绍加与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上海大学求学的南安籍学生刘锡候由陈少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入党的还有南安籍学生吴鸣。

1926年3月,在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求学的惠安籍学生、共青团员王德彰由罗善培(罗明)介绍转为中共党员。4月,厦门大学预科班惠安籍学生、共青团员吴国珍由李松林(同安人)介绍转为中共党员。11月,在上海大学求学的惠安籍学生林大年、庄玉辉、庄宗昭、柳培元等均由肖楚女、恽代英介绍入党。

1926年3月,在共青团厦门特别支部工作的晋江籍青年、共产党员柯子鸿已是大中街团支部书记。

1926年秋,林超然(辜仲钊,泉州人)在广东大学由陈剑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些在外地入党入团的泉籍青年有不少人随后即成为建立泉州党团组织的骨干。

国民革命运动的滚滚洪流荡涤着军阀统治下的泉属各地的污泥浊水,也给泉州人民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泉属组织,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前夜诞生了。

1926年10月,隶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中共厦门特别支部、隶属共青团广东区委领导的共青团厦门特别支部,分别指派王德彰、柯联定、吴国珍回原籍惠安,筹备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工作,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发动工农群众,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组织。12月初,王德彰发展陈玉聪、吴敦仁入党。中旬,中共惠安支部在县城惠安公学成立(又称公学支部),书记王德彰。共青团惠安支部也同时成立,书记柯联定,有团员3人,即柯联定、张季碧、陈雪华。12月下旬,在上海的共青团中央负责人之一施存统指派上海大学的惠安籍学生林大年、庄玉辉、柳培元、庄昭宗回惠安开展革命工作。林大年等人到惠安后即与王德彰取得联系,发展党组织。1927年1月,中共惠安支部改为中共惠安临委,下辖学生、教员两个党支部,计有党员8人,即王德彰、吴国珍、陈玉聪、吴敦仁、林大年、庄玉辉、庄昭宗、柳培元。临委负责人王德彰,教员党支部书记柳培元,学生党支部书记吴敦仁。临委隶属于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中共闽南部委,同时接受中共泉州特别支部的指导。

1926年11月,中共厦门特支书记罗扬才指派李松林(化名唐沙白)会同辜仲钊、左明亮(原名林日高,台湾省台北市人)等共产党员,先后到泉州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1月,在泉州明伦堂建立泉州特别支部,负责人李松林,有党员6人,即李松林、辜仲钊、左明亮、林环岛(浙江省人)、杨峻(泉州人)、谢岐(江苏省人)。特支隶属于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中共闽南部委,负责指导泉属各县党组织的工作。

1926年冬,在外地求学的永春籍学生中的一些党团员,受委派先后回原籍开展建党工作,组织农民协会,出版油印刊物《桃浪》。1927年1月,中共永春支部成立,负责人邱廉回,有党员11人,即张大宣、杨邦彦、王子南、颜步青、邱廉回、余丽水、林怀才、李文墨、吴郅治(德化县人)、赖锡裕(德化县人)、李希玲。1926年秋,中共厦门特支干事会指派唐生到德化县开展工作,发展党员。1927年1月,中共闽南部(特)委也指派庄醒民(惠安县人)到德化县开展工作。同月,中共德化支部在县城成立,负责人庄醒民,有党员7人,即庄醒民、唐生、庄仰山(女,台湾省人)、张顺月、苏兴理、林书作、郑信贵。1926年11月,集美学村办事处主任彭友圃(同安县人)等受党组织指派,随北伐军到同安县开展工作。1927年1月,在同安城关建立中共同安支部,负责人彭友圃,有党员7人,即彭友圃、洪天锡(惠安县人)、邹鲁(龙岩县人)、许英宗、彭甘杏、洪宗涂、彭再添。1926年冬,在厦门求学的李毅然加入共产党,北伐军入泉后,他受委派回到南安县,在水头、丰州开展工作,组织“反帝大同盟”。1927年1月,中共南安支部成立,有党员6人,即柯卓凤、许能英、吴鸣、李毅然、吴孔殷、陈亚专。中共永春、德化、同安、南安支部建立后,也跟中共惠安临委一样,隶属于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中共闽南部委,同时接受中共泉州特别支部的指导。

从党员成分看,泉属地域党组织建立之初的45名党员中,出身于工人的只有2人,农民10人,知识分子最多,达33人。这也说明,进步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以来的学运、工运和农运中是起了先锋作用的。

责任编辑:雷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