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6月,安溪中心县委为了壮大党及其领导的红二支队、群团组织,把安南永德四县连成一片,先后向各区委、特支发出5个通告,部署“拥红”、“红五月”活动和“夏收斗争”。
4月3日,安溪中心县委发出《红军游击队一周年纪念日拥红工作》的第二号通告,要求各区、乡要“广泛组织红军之友社”,发动募捐,“慰劳红军游击队”,动员忠实勇敢的农民分子当队员。并“即刻动员全党全团同志”,在五一前“清楚地打通县委所决定的游击区域路线。”
5月2日,安溪中心县委在安溪贞洋召开有各区委、特支和红二支队等负责人参加的中心县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员开展民族战争的决议和厦门中心市委的指示,讨论将安南永德等县打成一片,“建设安南永德新苏区的伟大工程”的工作计划。会议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任务,通过了《政治任务》《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妇女运动》等11个决议案,形成了《县委扩大会议的精神和总结》,并于5月10日发出第三号通告,要求各区委、特支认真贯彻执行,“用最高限度的精神和决心,去完成实现这些决议”。会议还决定成立县委军事委员会,由李剑光、李实、陈凤伍3人组成。此次会议为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月18日,安溪中心县委发出《五卅纪念与我们的工作》的第四号通告,要求各区委、特支要“加紧执行中心县委扩大会议的决议案”,“为争取劳苦群众大多数而斗争”。并要求各区“组织武装特别队”,以便领导各乡村赤卫队的武装斗争和群众的分粮斗争。
6月3日,安溪中心县委发出《六二三惨案纪念与抗日救国工作》的第五号通告,要求所属各级党组织要纠正“关门主义、自己束缚自己”的毛病,用各种形式从政治上揭破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卖国理论,号召各界人民一致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建立广泛的抗日救亡组织。
6月6日,厦门中心市委向安溪中心县委发出《指示信》,指出“安溪目前的任务是要建立赤区(苏区)”。安溪中心县委于同月25日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心市委的指示,制订夏收斗争的决议。会后发出第六号通告指出:“夏收斗争是市委给予我们创造赤区,发展壮大红军游击队,配合全国革命形势的中心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党组织从是年起要广泛开展“不还租债”“不纳钱粮”“不缴捐税”的“三不”宣传。要加紧发展红二支队和各区赤卫队、特务队,加强乡村戒备工作,赤卫队要“有系统的组织起来”,县设总指挥部,区设指挥部,乡、村编为大队、中队,统一指挥,“实行赤色清乡,肃清土劣地痞侦探”。“在夏收斗争浪潮中,建立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的党组织”。
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下,安南永德地区人民不断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土豪地霸,收缴敌人武器,取得较大胜利。5月底,安溪在区、乡成立农会、妇女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农会和县妇女会。为争取创造新苏区的胜利,中心县委首先在群众基础比较好,地势又险要的官桥区登虎榜竖起红色的旗帜,成立安南永德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官桥区革命委员会。
此时,群众斗争情绪十分高涨的安南永德地区,普遍爆发了反对豪绅地主、军阀的经济斗争。安溪有三分之一农民加入抗租抗捐和分粮斗争的浪潮,尤其是分米分谷的斗争更是席卷全安溪。黄口、湖头连续发生了6次大规模的群众破仓分粮斗争,特别是官桥区在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周围10公里赤色区域的农民都没交租,史无前例。群众纷纷参加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各种革命群众组织,其成员“达1万左右”。党团组织也有很大发展:中心县委下辖的党组织就有芸区、东溪、黄口、彭区、官桥、镇田、诗山等7个区委和永春特区委、德化工委、湖头区工委、金淘区工委,约70个支部,420名党员。共青团组织也发展到100多名团员。在此基础上,安溪中心县委决定成立安溪苏维埃政府。
为筹备成立安溪苏维埃政府,经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同意,安溪中心县委全面调整了党、政、军领导人,原中心县委书记李剑光调至随后成立的安溪苏维埃政府任职,原中心县委秘书、红二支队政委李实升任中心县委书记,原县委委员、红二支队副支队长李世全升任支队长,原中心县委常委、红二支队支队长陈凤伍调任红二支队政委。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安溪中心县委于8月25日在东溪隆重召开安南永德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安溪苏维埃政府。这一天,东溪晒谷坪的圣谕坪上布置一新,上挂横幅“苏维埃政府”,两旁竖挂对联“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随风飘扬的红旗与之相辉映,整个会场充满热烈的气氛。来自安南永德各县工农兵代表、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领导成员等共500多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庄严宣告成立安溪革命委员会(安溪苏维埃政府,俗称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主席由中心县委提名并经厦门中心市委批准的李剑光担任,副主席陈仲琪。革命委员会下设农会、抗租分田委员会、妇女会等机构。农会主席林清(林齐),抗租分田委员会主席陈体,妇女会主席林满。机关设在东溪。大会公审镇压了东溪大地霸、“议事会”头目陈忠修。会后,苏维埃政府没收了地霸豪绅陈汉(罕)、陈孝庭、陈清池等的粮食25000多公斤以及其他财物,分发给贫苦农民,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热情。
此时,安南永德红色区域东起南安诗山、金淘、码头和永春湖洋,西至安溪长坑,北达德化三班、盖德,南至同安梧峰,活动范围达3000平方公里,拥有30多万人口。红色政权建立后,人民群众更积极、更广泛地开展抗还租债、抗纳钱粮、抗缴捐税,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打土豪劣绅,实行土改分田,使广大农民第一次实现土地还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