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溪中心县委转变斗争策略
发布时间:2021-11-18 来源:中共泉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行了将近一年又一个月。虽然有红军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和人民群众尽力支援,曾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撤离中央苏区,举行长征。1934年11月,蒋介石展开了对闽赣两省的全面“清剿”,将闽赣两省统一划为12个绥靖区,委任顾祝同为驻赣绥靖主任,管辖第一至第八绥靖区;委任蒋鼎文为驻闽绥靖主任,管辖第九至第十二绥靖区。12月6日,蒋鼎文抵达漳州,设立驻闽绥靖公署,并命令第九师师长李延年为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官,驻泉州,负责闽南地区的“清剿”。

李延年所辖第九师部进驻泉州后,即开始在泉属地区进行“清剿”。除将该师第二十五旅各团分别派往惠安、莆田、仙游、永泰各县镇压革命外,还将该师第二十六旅谢辅三部的3个团分别调驻南安诗山、安溪湖头和永春,旅部设于诗山,同时成立“安南永剿匪指挥部”。谢辅三为扩充“清剿”的力量,不仅将驻永春的彭棠保安第九团划归第二十六旅指挥序列,而且收编陈国辉旧部陈佩玉、陈维金的武装等组成保安团,收编南安八都匪首关虎所部为侦缉队。同时,把安溪、德化股匪李振芳、詹方珍、杨汉烈、郭宗、林青龙、张雄南等收编为安南永德“剿共游击队”。经过一番纠集,参与“清剿”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的反动武装即达近万人。从此,安南永德边区军民转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当时,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尚不知道中央红军已经撤离中央苏区,他们在敌人重兵压境的形势下,未能及时地调整战略战术,仍然采取以保卫红色区域为出发点的策略,因而,在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仗——芹山保卫战中,便把自己的基本实力暴露给了敌人,造成反“清剿”斗争的被动。

1934年12月19日,红二支队长尹利东率领第一、二大队夜袭蓬莱彭格民团陈五珠部未克,撤回芹山休息。第二天拂晓,敌800余人分4路围攻芹山。第一大队指战员与已占领芹山水尾马鞍格的陈凤远部展开激烈战斗。驻扎在离芹山一里多路的尹利东和第二大队,听到芹山方向的激烈枪声,立即赶赴芹山增援。经过两个大队指战员的顽强战斗,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至下午4时左右,敌撤退。

这次战斗,谢辅三纠集的近万人的反革命武装,加紧了对安南永德红色区域的“清剿”。他们采取分进合击、分区清剿、重点驻兵、穿心斩线等战术,声称“以十换一,就是胜利”,一发现红军游击队的踪迹,便集中兵力不惜一切代价与红军游击队拼消耗。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易培祥,在敌人的进攻面前,表现出惊慌失措,不敢领导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得悉后,撤销了其书记职务,改组了中心县委,由翁成金任书记,粘文华代理组织,林多奉任宣传,尹利东任军事部长,李剑光任秘书。此后,中心县委加强了对反“清剿”斗争的领导。

1934年冬,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方毅到安溪巡视,介绍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北上抗日后南方游击区的形势,要求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要明确任务,独立作战,指出“能坚持游击就坚持,武装要缩编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农会、支部能保存更好,只要还有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武装斗争一定会向前发展的,共产党是斩不绝、杀不尽的。”

为打破敌人的“清剿”,1935年1月,厦门中心市委和安溪中心县委先后派干部到安溪龙门开展工作,建立中共安同南边区临时特别委员会,由彭德清任书记,陈先查为组织,林师柴为宣传,下辖龙门、梧峰等支部,隶属厦门中心市委领导。但是,由于后来形势不断恶化,临时特委仅存在3个月。

1935年3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针对敌第二十六旅疯狂“清剿”的局势,在南安诗山召开紧急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厦门中心市委关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敌人进攻的指示,研究部署挫败敌人“清剿”的具体措施。会议决定,把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袭扰敌人;派中心县委委员杨七到晋南县委,与其共同研究打通安南永德到晋南同的游击路线;开辟安南同边区工作,扩大游击区域,并将中共龙门支部改为中共安南同特支,由林师柴任书记。此后,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根据会议的决定逐步转变斗争策略和战略战术,开展了比较灵活的反“清剿”斗争。

1935年春,红二支队在南安金淘打败了谢辅三部一个营的进攻后,敌人惊呼“安南永边界之土共越剿越多”。于是,他们改变了单纯进行军事“清剿”的策略,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阴险手法,一面网罗叛徒,从内部分化瓦解革命力量,一面仍然保持军事上的强大攻势,将“安南永剿匪指挥部”移驻永春仁庄,重新调整部署,对安南永德游击区发动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清剿”。

从3月中旬开始,谢辅三纠集第五十一团、五十二团及安南永三县的保安队、壮丁队,对安南永游击区进行第一次“清剿”。敌人分5个支队,采取四面包围的战术,扑向游击区。第一支队五十一团二营和永春保安第一中队,由达埔进发;第二支队五十一团一营并小炮排、追击炮连和保安第二中队由白鹳、大卿进发;第三支队五十一团之第三营和南安第五区壮丁队,由南安蓬岛、吕洋及永春之南溪、文章进发;第四支队五十二团步兵连和安溪保安团,由南安华美、安溪之黄骨坑进发;第五支队五十二团第三营,由安溪高岩、芸尾山门、横塘进发。敌人此次“清剿”的重点放在永春,谢辅三在安永、南永边界部署3个支队,而在永春境内则部署有两个支队。

此时,正值红二支队第二、四大队及列宁队,在支队政委李剑光率领下,结束对南安大演民团的围攻,转到永春达埔圳古休整。圳古是游击队活动的基地,与仁庄相距三四公里。自“安南永剿匪指挥部”移驻仁庄后,这里成了斗争的前哨。为避开强敌,寻找战机,红二支队决定从圳古转移到达埔、蓬壶、玉坑三乡结合部的仙洞山。仙洞山主峰仙公寨筑有坚厚的石墙,寨内的仙峰洞,是一座能容纳百人的庙宇。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回旋余地较大,有利于与敌周旋。3月16日傍晚,李剑光作出部署,率队出发。行前,中心县委宣传林多奉亲自向部队作宣传鼓动工作,士气大振。经过30余里的行军,当夜到达仙洞山,分别驻扎在后格(厚德)、学堂(清丰)等村落。随即派出小分队到扶内村打土豪,请驻地群众代购电池等必需品。这两件事被扶内村的守望队侦悉,密报达埔民团。

17日晨,红二支队除留下宣传队在村里活动外,战斗主力全部撤入山林隐蔽。时近中午,哨兵发现五六个搜山的民团团丁,不是及时隐蔽报告,而是擅自举枪便打,结果暴露了目标,千余敌人从东北、东南方向一齐向仙洞山扑来,而且两路敌人迅速逼近。原来,达埔民团接到密报后,就集合反动武装包围了学堂村,敌第五十一团二营正沿大吕山搜索,一闻枪声,立即向仙洞山发起进攻。李剑光得悉后,立即指挥分散警戒的队伍,迅速向仙峰洞靠拢,并以仙峰洞为核心阵地,占领制高点,据险固守,阻击敌人。

敌人依仗人多势众,从东、南两面蜂拥而上,逼近山头。第二、四大队和列宁队待敌人进入射击圈后,以猛烈的火力压住敌人。疯狂的敌人则散开队形冲锋,企图一鼓作气夺取阵地,因遭到红二支队指战员的顽强抵抗,只好退了回去。随后,敌人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组织了几次冲锋,均未得手。夜幕降临之后,李剑光指挥红二支队分两路转移到舟山、狮峰山隐蔽。接着,转战达埔、蓬壶、玉坑一带,然后向安溪方向进发。

3月底,尹利东、李剑光率领精干队员30多人,从安溪参内经南安的大宇、后楼等地,到达中共晋南县委所在地梅花岭。不久,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交通员带原同安县委书记彭德清赴梅花岭找到队伍,配合晋南游击队开展斗争。他们先后袭击了晋江砌坑征粮队,在五坝、后垵、砌坑、井上、大宅等村庄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地霸、反动分子30多人,有效地促进了晋南革命斗争的发展。4月初,龙门特支书记林师柴等组织赤卫队,在安溪跌死虎村一带打杀地头蛇白土起;南安翔云和同安梧峰山一带也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抗征兵的斗争。

红二支队部分队伍跳出敌人的“清剿”圈,配合晋南县委和晋南游击队,在晋南到安南同边界一带开展游击斗争,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坚定了广大群众的斗争信心,打通了安南永、晋南同和安南同边区的游击路线,完成了预定的任务。4月13日,红二支队从梅花岭出发,回师安南永游击区。18日,在夜行军途中,政委李剑光遭叛徒暗杀,事后,安溪中心县委在后山召开临时会议,决定由彭德清接任红二支队政委。

5月26日,谢辅三密令永春、南安诗山各地的驻军及保安队,发动了对安南永德边区的第二次“清剿”。敌人分三路同时进攻:一路进攻永春西区的文章;一路进攻南安诗山的蓬岛;一路进攻安溪的东溪、元口。红二支队在各地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英勇机智地同敌人兜圈子,并寻找机会在达埔岭头亭伏击了国民党正规军的军车1辆,俘敌4人,缴枪4支。

为进一步粉碎敌人的“清剿”,安溪中心县委根据形势的需要,决定由政委彭德清率领红二支队一支队伍,再次到安南同边区的龙门和梧峰山一带活动,开展新游击区的工作。


责任编辑:黄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