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泉州党组织的发展(二)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源:中共泉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抗日战争时期,泉州党组织隶分属两大系统:一、中共福建省委。二、中共闽粤赣边省委(后改为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两大系统在抗战期间,通过斗争保存了党的组织,发展壮大了抗战队伍。

隶属中共闽粤赣边省委的泉州党组织

隶属于中共闽粤赣边省委的泉州党组织在“保存组织,保存基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37年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白清机(白沙)从福州监狱释放后回安溪龙门。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参加抗日救国会的进步青年林降祥与在日本留学的林火枝(林成茂)、童雪芝夫妇先后回到龙门,他们同隐蔽在家乡的党员林水芸、林茶,进步青年林清辉、白宗兰等取得联系,以林火枝为主,包括林降祥、林水芸、白宗兰、林清辉计5人组织“党的同情小组",以“继承标师柴烈士的遗志”为行动口号,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2月,李毅然受中共厦门工委派遣,到龙门中心小学任教,与林降祥取得联系,指导“党的同情小组”的活动,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隐蔽下来的党员情况。5月13日厦门沦陷,厦门工委和“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厦青团”)撤往漳州。中共漳州中心县委6月间派胡鳅(林水田)来龙门检查工作,向李毅然传达可以重建党的组织、搞“两面政权”的指示。同年秋,李毅然任龙门中心小学校长,安排“厦青团”成员朱乃仁、江清池、李德心等在龙门中心小学任教。漳州中心县委派陈奇(陈国忠)到龙门巡视,批准李毅然介绍林降祥入党,恢复老党员林水芸、林茶的组织关系。9月,为发展培养青年干部,派遣张连、白宗兰等进入内迁在安溪县城的集美中学读书,开展学生运动。张连团结了李法儒、白佑启、洪惠等一批进步青年,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钟标体育社”,张连任学生会主席后,领导了反压迫、反对反动教官的学潮。同年10月,漳州中心县委批准重建龙门支部,书记李毅然,委员朱乃仁、林降祥、林水芸。

1939年1月21-25日,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在龙岩县白土乡后田村召开第五次执委扩大会,传达贯彻中共六大六中全会精神,正确地分析了广州失守后闽粤边的政治形势,明确此时的中心任务是“抓紧时机布置抗日游击战争及组织群众参战”,以配合全国抗战。此前,闽西南潮梅特委书记方方曾提出:“闽西南不能没有武装,否则就活不成”。据此,龙门支部建立了党的武装队伍——武工队,集训队员10多人。并派林降祥雇请广东技工,派林水火、林鲍鱼负责在目场秘密开办造枪厂,还通过各种关系向海外华侨募捐,购买一批枪支弹药。

1939年夏,安南同党组织在南安翔云九五保发动一次规模较大的群众抗暴斗争,由曾在漳州参加“夏青团”活动的梁新民、梁益民和龙门美卿老游击队员白扁、白建法带领边区抗暴群众,同南安县保安队及翔云、英都、大宇的乡壮丁队展开武装斗争,击毙反动保长,活捉反动副保长,斗争持续了4个多月,迫使南安县政府与抗暴代表谈判。李毅然派白清机指导梁新民等与南安县政府洽谈,取得胜利。南安县政府不得不将土匪成性的联保主任调离翔云。因抗征抗暴被迫流亡至安溪龙门一带的500多户1500多人翔云的男女老幼终于回到家乡。这场斗争既打击了顽固势力,壮大了革命声威,又使群众在斗争中经受锻炼。

1939年秋,龙门支部根据“荫蔽精干”、“实行个别的慎重的吸收新党员”的方针,经过长期考察、培养,先后吸收梁新民等10多人入党。

1940年夏,龙门支部通过开展统战和争取爱国华侨的工作,先后向海外华侨募捐款项、布匹和药物等,一部分留作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大部分转送闽南老游击区。6月,陈奇从漳州中心县委带胡鳅、洪庆礼到龙门,直接与林降祥单线联系开展工作。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吸收林文东、林文炮等一批人入党。1941年夏建立了中共目场支部。由于党组织中有人放松警惕,引起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注意,为确保龙门党组织和党员的安全,1940年8月上级党委决定把暴露“色彩”的李毅然、朱乃仁、江清池、李德心调离龙门,龙门支部书记由林降祥接任。期间,中共龙门、目场支部又先后发展张连、白宗兰等29人入党,进一步壮大了党的队伍。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新的反共高潮。闽南特委派陈奇到龙门,贯彻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域“荫蔽精干”的工作方针,决定建立“安南同工作基地",谨慎地、有计划地发展组织,积蓄力量。陈奇留在龙门工作,2月,党组织派朱乃仁再次到龙门中心小学任教。朱乃仁介绍“厦青团”成员童新民、陈才华、吴静吟和上级派来的王鼎露一起到龙门中心小学任教。童新民、吴静吟在该校创办《儿童阵地》刊物,宣传抗日救亡,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此时,党委制已改为特派员制。根据中共闽南特委的决定,由洪庆礼主持龙门党组织的工作,对党组织进行整顿,撤退已暴露“色彩”的朱乃仁、王鼎露等。10月,龙门党组织为了培训游击斗争干部,派林文炮、林与、林维坤(林君藤)等到闽南游击区参加实践锻炼,又请上级把刘佩霞(洪庆礼爱人)调来龙门,以小教身份为掩护,对龙门党员家属做教育工作。廖青兰是刘佩霞的同事,受刘佩霞的影响,后来也成长为龙门党组织较早的女党员。1941年,童新民、吴静吟夫妇因“厦青团”案件被捕。11月,林降祥因与“厦青团”有过组织关系,也不得不奉命撤往南洋。林降祥出国前,把支部工作移交给张连负责,并由洪庆礼主持安南同边区党组织的工作。

1942年8月,闽南特委派罗琳(林东昌)到龙门主持安南同边区党的工作,洪庆礼调走。罗琳由白宗兰掩护以教员身份驻扎仙地小学。9月,罗琳派张连到安南永边区恢复苏维埃革命时期保留下来的党组织,建立新的支点。这时,洪惠在诗山任苏厝小学校长,召集一批进步同学办校。张连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做工作,在苏厝小学培养了一批入党对象,不久,罗琳到苏厝小学巡视工作,批准洪惠为中共党员。

1942年初夏,“南委事件”发生。同年12月,闽南特委副特派员郑敦到龙门传达中央关于解散南委(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领导机关及停止所属党组织活动的指示。为了保存工作基地和革命力量,主持安南同边区党组织工作的罗琳,根据本地有长期斗争历史、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具体情况,决定停止发展党员但不解散组织机构,实行长期隐蔽,“保存组织,保存基地”,得到郑敦的支持和闽南特委、闽粤边委的批准。随后,罗琳常驻龙门,领导隐蔽活动。

安南同党组织为了积蓄革命力量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提倡与入党对象、进步知识分子联盟“结拜”;二是由张连出面通过龙门镇长林长青安排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担任小学校长或教员(薪金收入除必要的生活费外,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三是一旦可以发展党员,就把经过考核、表现好的同志分别吸收为党员。

1944年秋,鉴于暨南大学(抗战时期从上海内迁福建建阳)学术风气正派,有许多民主进步教授,便于党开展活动等情况,安南同党组织派张连到暨大读书,开展学生运动,培养知识分子干部。

1945年春,闽南特委决定恢复安南同地区党组织的活动。安南同党组织提出“积极开辟新区,大胆发展组织”的方针,开始吸收一批党员。夏,张连在暨大经罗琳批准,吸收王新整、何家沛入党。

安南同党组织恢复活动后,即吸收白佑启、林敬平、林文伟、林金狮等一批进步青年入党,并派出一些党员、干部到安溪罗岩、厦门、同安、南安等地发展党组织,开辟新区域,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时,两大系统的泉属党组织已从1937年的18个支部、107名党员发展到26个支部、327名党员,而且增加了几个县级党组织,壮大党的队伍。

责任编辑:黄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