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世遗泉州一周年:世遗之城 悄然“蝶变”
发布时间:2022-07-24 来源:央广网

2021年7月25日,福建泉州迎来高光时刻:“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遗产。

泉州即将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一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在法治护航、古城保护、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改变,在润物无声中悄然发生。一年来,泉州市上下一心,政府全力推动,市民主动参与,共同把世遗泉州的故事讲好、讲活。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世界遗产,泉州将每年7月25日定为“泉州世界遗产日”。

破解“流量密码” 激活文旅产业

单霁翔来了、谭维维来了、谢霆锋来了……一年来,在众多文化名人、影视明星频频“打卡”泉州的背后,是这座新晋世遗之城的“流量密码”被破解而引来的超高人气红利。

2021年12月,《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摄制组来到泉州,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与演员周韵、肖央、牛骏峰以及歌手谭维维一起,共同探访泉州多个世遗点,与专家、市民近距离交流,揭秘“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背后的故事。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

此后,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中国这么美》《百姓的味道》《欢唱大篷车》《美好的星球》《好吃客:泉州》《我的汉字故事》等多档电视、网络平台节目相继前来泉州取景拍摄,并收获良好反响。泉州也借此逐渐从“文化圈”一脚迈入“流量圈”。

古城泉州的烟火气让许多文化名人流连忘返。今年春节刚过,知名媒体人胡锡进来到泉州,在其个人微博账号上为泉州“点赞”,引起网友热议,泉州再次成为网络焦点。

流量有了,人气有了,要如何变现?这是后申遗时代,泉州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泉州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据泉州市古城办、泉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泉州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整合泉州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宋元”文化等品牌资源,聚焦“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定位,加大对世遗泉州史迹游、非遗游、工业游、祈福游、乡村游等多条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点的营销推介力度,并通过融媒体等手段,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全力打响世遗泉州“文化牌”。

打造古城保护“泉州模式”

泉州,古称刺桐城,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

泉州古城仅有6.41平方 公里,而在这区域内,不仅分布着8处世界遗产点,还有诸如福人颐、南星宝号、源和堂等众多老字号商铺,这些商铺穿过百年风云岁月,共同构筑起古城的烟火气、市井气……古城里,还有提线木偶、南音、高甲戏等许多世界级、国家级的非遗瑰宝熠熠生辉。

这样一座浑身是宝的古城要如何保护?泉州给出了答案。

“泉州微改造的修复方式,突破了目前中国其他城市的街巷修复和改造模式,在了解居民生活和情感的前提下,建立了参与式和可持续再生的‘泉州模式’。激活古城,实现了居民和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义上的共生。”7月19日,《世界遗产城市可持续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举行。研讨会上,泉州古城办主任、泉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李伯群如此总结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经验。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

鲤城区中山路作为泉州古城串联多处历史文化节点的“鲤城之脊”,其始于2018年的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也对泉州申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古城区域内传统历史建筑逐一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分批修缮,做到原址、原状、原物且原汁原味。

这样的保护方式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2021年底,单霁翔到访泉州时,首站就踏上了中山路。单霁翔对这条百年老街并不陌生,2010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他就曾为中山路获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揭牌。故地重游,单霁翔为中山路升级改造的成果“点赞”:“十多年前,我就走过中山路,路两侧骑楼保持着历史原貌,现在再走一遍,看到中山路不光风貌依旧,还有新的保护成果,令人眼前一亮。”

在泉州,古城保护与改造提升是一项民心工程。“要突出精美呈现,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持续保护全面提升,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月13日,福建省委常委、泉州市委书记刘建洋在鲤城区调研推动古城保护提升工作时指出。

把“世遗泉州”讲给更多人听

今年50岁的林海云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他在老城区核心地段经营一家泉州老字号中药房,被誉为泉州的“胡庆余堂”。他在多元文化肌理浸染的古城老街巷中穿梭数十年,对这里的一街一景满怀深情。

在林海云眼里,泉州申遗成功一年来,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最直观的就是来泉州的明星比以前更多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他在中山路、真武庙等地偶遇多位前来拍摄节目的文化学者、影视明星。他还留意到,前几年,身边的不少朋友在路上见到明星时都会非常兴奋,“现在已经越来越淡定了”。他认为,这一状态的转变凸显出泉州市民的文化自信正不断提升。

林海云还是泉州市政协委员和泉州市历史文化中心理事,他常在各种场合自觉地为泉州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鼓与呼。在今年泉州市“两会”上,他就建议,进入后申遗时代的泉州,要进一步加大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实现古城在泉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世遗红利,真正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要利用各类移动互联网平台宣传泉州文旅,着力打造一批古城“文旅网红”。

随着今年泉州第七部地方实体法《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古城保护又多了一份法治保障。林海云也成了义务普法宣传员,经常向人们介绍条例以及条例对古城居民带来的利好。在他看来,这是一名深爱泉州历史文化的普通市民的自觉行为。

无独有偶。“美食达人”陈建国在鲤城区南俊路经营一家饮品店,店铺旁放置的电视常年播放泉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以及22个世遗点的介绍。他向游客、学者热情地推介泉州人文风物与历史。“这一年来,泉州越来越精致,游客咨询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倒逼着我要更深入地学习泉州文化。”陈建国说。

今年6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第十一届泉州古城讲解员培训启动报名,短时间内就有近百人报名。据悉,从2017年成立古城讲解员队伍至今,泉州培训学员超过两千人,合格受聘的古城讲解员超过两百人,遍及各行各业。

一年,世遗泉州的故事,才刚刚起笔。


责任编辑:吴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