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游击武装的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22-09-12 来源:中共泉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但是福建的形势依然严峻。蒋介石授意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把福建当作退踞台湾的战略要地。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奉行政院命令,电示第四保安区保安司令部把福建省列为“警戒地域”,宣布自同月18日起实行戒严。戒严区域县长兼理军法职务负责实施军法暂行办法,并严禁结社、游行、罢工。随后在泉州成立戒严司令部,由第三二五师师长吕省吾兼司令员,副师长陈言廉和国民党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张超兼副司令员,统辖正规军第三二五师、交通警察1个旅、晋江自卫总队3个大队、晋江突击队、省保安司令部突击团、省保安司令部第四“清剿”大队第一中队、闽南师管区永春团管区司令部、水上警察晋江分局警察队、晋江警察局、南安自卫总队、南安警察队、陈维金的仙永德大游击纵队等。妄图以庞大的军事力量消灭中共泉州地方组织和人民武装,同时维护所谓的交通治安。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根据闽浙赣省委于1949年新年前后相继下发的《为配合解放军解放全闽浙赣展开武装斗争紧急任务的决定》《关于争取闽浙赣人民解放与我们紧急任务指示》《关于实行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纪律指示》的文件和闽中地委渔溪会议确定的方针任务,适时作出了《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紧急任务的决定》。至1949年4月,泉州中心县委领导的游击武装力量已达万余人,各基点均有不脱产的武装民兵或抗征队,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进入了胜利发展阶段。

1949年4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根据闽中工委关于武装力量统一名称、体制和级别的指示,正式成立“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许集美任指挥员兼政委、朱义斌任副指挥员、郑种植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席排任参谋长。接着,中心县委决定扩大武装,组建晋南永大队、晋南同大队、晋江大队、团队部直属队,下令抽调游击队员到团队部集中组编。同月,晋南永工委选调40名武装民兵骨干,组建晋南永游击大队,大队长林萱、教导员吴序阳(郑智民),在晋北一带活动;5月晋南同县工委选调武装骨干70余人,组建晋南同游击大队,大队长张尚楚、教导员傅维葵,在晋南同游击区活动;6月,团队部把塔头反“清乡”及各地在摧毁反动政权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斗争骨干40多人集中到岭顶、后溪整训,从中挑选20多人,充实晋南永游击大队,使之扩大到60多人,队伍由林萱带领开赴晋、南、永、仙、德边境山地打游击;同时把晋江沿海一带的武装力量组编为晋江大队,大队长刘基固、教导员许东汉、副大队长刘丕鸿。还以建立晋南永大队时留下的游击队员为骨干,抽调各地游击队员60多人,组编为泉州团队直属队,负责团队部警卫,队长黄锋、教导员洪国宗(没到职);同月下旬,永春湖洋、西安等支部也联合成立了一支游击中队,归属晋南永大队指挥,中队长吴金庆、指导员黄起寮。

至此,泉州团队拥有三个大队和一个直属队,成为泉州人民武装斗争的主力部队之一,并在广泛开展的游击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为泉州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仅1949年5月至8月,泉州团队所属各游击区就摧毁国民党乡镇公所38个,缴获乡镇公所武器1000多件,俘虏乡镇公所人员百余人,镇压了顽固不化的反革命分子数十人,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政权。各游击大队还发动群众破仓分粮几百万公斤,攻打沿海6个国民党盐务所和前坂盐务局,瓦解敌人的经济基础。

泉州团队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十几次的“围剿”和“清乡”,取得了胜利。晋江塔头、龙园、马甲和南安丰州、官桥、洪濑以及安溪等地的反“清乡”、反“围剿”斗争,规模影响都较大。在斗争中,泉州团队利用有利时机,打击敌人,不断袭击反动军队,先后偷袭了东石水警,攻打科任敌军和收缴安海护路队武装,破坏敌人交通线,使东南沿海民心大为振奋。

1949年7、8月间,泉州团队集中在岭兜进行整编,扩充人员,加强领导。指挥员兼政委许集美、副指挥员朱义斌、副政委郑种植。团队部机关设政治部,主任郑种植(兼),参谋处参谋长郭席排,秘书处秘书长王经贤,供应处主任张时堞,团队党总支书记倪永图。下辖6支人民游击大队:泉州团队直属独立大队(辖三个中队和警卫及侦察队)、晋江大队、南安大队、晋南永大队、暂编南安自卫大队、同安游击队。其中独立大队有626人枪,各人民武装大队等计有脱产武装2647人枪。整训后,各级武装部队的政治、军事、文化素质都有很大提高。

为适应全国解放战争的需要,泉州团队一成立,就设置宣教等几个科。宣教科又是中心县委的宣教部,仅四五个工作人员,却编写、出版、发行了一期又一期的学习、宣传材料。随着宣传、教育任务的加重,急需充实力量,因此,中心县委和泉州团队又从来自台湾的大学生和来自厦门大学、厦门侨师、晋江石光中学、民生农校的师生以及来自泉州、晋江等地的区乡干部中,挑选了一批工作人员,充实到宣教部,不到1个月,该部即成为拥有30多人的机关,临时分为编辑组、誊写组、油印组等,并建立了党支部。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宣教部就先后出版10种类型的书刊读物。一是对外宣传品,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约法八章》以及泉州团队的布告、传单等。二是党员读物,仅1949年7月10日至16日就出版以党的基本政策、党的纪律、组织路线、基本观点等为内容的《党员必读》4集。三是中央领导人著作、专辑,有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知识分子》《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有关章节,有任弼时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和陶铸的《主观主义的根源和克服的办法》等。四是闽浙赣省委、闽中工委、泉州中心县委的文件专辑。五是理论文章,有《“左”派幼稚病》《论苏维埃机关人员应如何工作》《思想教育与工作方针》和《纠正不正确倾向》等10多个专辑。六是期刊,先后出版《学习》半月刊、月刊各2期。七是丛刊,有《青年丛刊》《工农丛刊》《妇运从刊》等。八是《队员课本》,共出版3册,主要内容是武装斗争常识、队员守则、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等。九是歌曲、连环画,出版过《解放之歌》《欢迎解放军》等歌曲集及谢雪红在台湾斗争的连环画。十是出版一批适合解放后怎样开展工作的小册子。这些书刊读物,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起了重大的宣传教育、鼓舞、激励作用。

1949年4月,中共闽南地委派交通员到厦门,通知泉厦临工委组织委员叶森玉到地委汇报工作。地委书记卢叨、委员陈天才、黎炳光等听取叶森玉关于闽西南白区自罗琳叛变、陈华被捕后的党组织情况和全部经过,包括建立泉厦临工委、陈华出狱自述、王江岚历史自传、与张强和厦门城工部合作以及黄文炳部要求收编的情况汇报。

闽南地委肯定了泉厦临工委在组织遭受破坏后,一直坚持斗争,恢复发展组织,主动开辟新游击区,为迎接闽粤赣边纵队下山,配合解放军南下,保存大量经过考验的干部,准备许多党的知识分子所作出的很大贡献;正式批准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代替泉厦临工委,决定把泉州、厦门、台湾白区工作改由地委直接领导,安溪中心县委集中力量开辟和发展游击区;还决定第八支队开赴华安,与安溪游击队会师(未实现),帮助安溪中心县委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简称八支四团),同时批评了泉厦临工委未经过对陈华审查就恢复其领导职务的错误;对陈华本人刚出狱就插手地方党组织、改组厦门工委的错误,待会师后随军到地委接受审查;同意接收城工部人员重新入党;进一步考察黄文炳部,在适当时候收编。叶森玉回到安溪长坑游击区后,安溪中心县委在长坑召开组工会议,传达闽南地委上述指示,积极筹建八支四团。

1949年4月到6月,是安南永德群众武装反“三征”的高潮时期,也是各地游击队的发展壮大时期。由于抗征队、游击队相互配合,摧毁国民党乡镇政权,公开“竖旗造反”,国民党政府不但兵丁钱粮征不到,而且损兵折将。恼羞成怒之余,国民党政府大肆出动军警到处“征剿”。双方战斗异常激烈,从内安溪到外安溪几乎枪声不断。

4月14日,国民党安溪县自卫大队长李敬慎率一个中队和一个独立分队200多人进犯长坑。游击队和抗征队避敌锋芒,于4月20日夜集结三洋,举行暴动,收缴警察所枪支弹药。23日攻打西坪,捣毁镇公所,切断长坑敌人退路。27日挥师北上,包围李部,激战三昼夜,在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之下,30日李敬慎率部投诚起义。5月1日,安溪中心县委在长坑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安溪人民游击大队,根据党对投诚起义人员的政策,任命组成大队的领导班子:大队长李敬慎、政委陈华、副大队长王江岚、副政委张连、参谋长杨玉霜、政治部主任王新整、军需主任张其华,下辖5个中队,500余人枪。2日分兵两路向安溪县城进军,并沿途收拾乡镇敌顽势力。

4月26日,安南同边区游击队和抗征队攻打翔云,27日乘胜攻克龙门镇,29日成立安南同游击大队,大队长林文芳,政委林金狮,下辖3个中队,300人枪。

5月中旬,安溪中心县委率游击大队及党政干部,在长坑设立总部,继续行使政权,并组织抗击敌军,发动党员、青年参军参战。16日敌第三二五师第九七五团2个加强营1000人,占领南安县英都乡,20日转犯翔云,遭安南同游击大队的伏击,被击毙10人,被俘10余人。下旬,敌新编第五军少校参谋率侦察队6人潜入安南同边区,游击队在半岭设伏,将6人全部俘获。

5月中旬,安溪中心县委决定向永、德、大进军,派张连、郑坚、王浩带领一批军政干部到永春坑仔口加强领导,开展永德大武装斗争。5月18日,成立永春人民游击队,队长康鹤年、指导员王浩。26日,游击队清除玉斗、蓬壶、达埔等乡镇政权,驻达埔国民党永春县自卫中队长和警备队长率部起义。27日,游击队扩编为永春游击大队,大队长康明琛、政委郑坚(后方庆实),后勤主任杜林。下设3个中队。5月31日,国民党刘汝明部第九十六军,从前线溃退,经德化进犯永春,游击队向仙夹转移。6月2日该军副军长肖续武率亲随30多人,携带轻重机枪各1挺,长短枪30多支,战马1匹,步行到达埔岭头亭向游击队投诚。至此,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拥有安南同、安溪、永春3支游击大队,1000余人枪。

6月8日,安溪中心县委在长坑召开大会,宣布闽南地委的决定,将安溪人民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团长张振顺(后郑显玉,两人均未到职)、政委陈华、副团长王江岚、李敬慎、康明琛、副政委张连、参谋长杨玉霜、政治部主任叶森玉、秘书陈君实。下辖4个营、17个连、2100多人枪。原安溪人民游击大队组编为八支四团第一营,辖第十一、十二、十三连;安南同游击大队选调精干队员组编为八支四团直属第十四连(原游击大队仍保留),连长林金狮、指导员韩世芳、副连长许火玉,副指导员张克辉;永春游击大队组编为该团第三营的第十五、十六、十七连。此后,在向永德大漳进军中先后把德化、大田游击队组编为该团第三营的第二十四、二十六连;漳平游击队组编为该团第五营的第十八、十九、二十连;还将长泰黄文炳部收编为该团第七营,辖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连;团部直辖“前进”“钢铁”直属队。

安溪中心县委在领导武装斗争中,十分注意加强党政军干部队伍的训练。攻克安溪后即派中心县委常委王新整、宣传部长蔡重明先后在安溪县立中学、长坑崇德中学、福春小学等地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培训党政军干部和革命青年近300人,充实到党政军机构工作。

攻克安溪县城后,中心县委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报社,成立《闽南人民报》社,由朱汝安任社长,林风任总编辑。7月成立永春分社,林风负责分社工作,朱汝安兼总编辑。因国民党军队“围剿”,报社先后转移长坑、福春村,在艰苦条件下,6月9日开始出版《解放快报》双月刊,18日出版综合性半月刊《翻身》,以后又增编不定期的《学习小丛书》《解放小丛书》,翻印党的重要文献和毛泽东著作以及各项有关规定等,汇编成小册子10余辑,及时发到党政军的基层组织。《闽南人民报》社卓有成效的工作,对鼓动、教育安南永德漳游击区的干部群众,对指导这些地区的各项工作都起了很大作用。


责任编辑:吴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