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初夏,泉州大地,思想在升华,力量在凝聚。
5月15日下午,一场“沿着足迹学思想悟伟力”泉州市直机关青年学习沙龙示范活动在泉州市图书馆成功举办。
主题分享
“沿着足迹”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出一路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17年多,在改革、开放、发展、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6位“刺桐红”宣讲团成员围绕主题从机关党建、晋江经验和永春美岭精神等“宝贵财富”,以及南安石材、安溪茶叶、德化陶瓷等特色产业分享深入探寻和学习的体会。
泉州市工商联研究室主任 谢兵
念好机关党建“三字经”
内容形式上求“新”,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开设机关党建电视专栏、率先开展中心组巡听旁听。建设泉州“红色记忆”云展馆,经验做法被选入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百年大党面对面》,为全省唯一经典案例。组建市直机关“刺桐红”宣讲团,开展“四下基层”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载体设计上用“活”,全面推行“旗帜领航”工程,助力项目攻坚。灵活运用机关大讲堂、机关先行论坛、机关党建“一网一微一栏”和“学思想、说担当、促发展”党组织书记谈等平台载体,推动理论武装、党建活动丰富多彩。
效果作用上务“实”,组织编写《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本通》,工委领导挂钩联系党建工作片区,实行机关党组织“网格化”管理,助推党建任务落地见效。践行“四下基层”,“到社区集中报到”“帮镇扶村促振兴”,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安溪县委党校副校长 魏欣欣
一“叶”兴 百业旺
安溪把茶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市场导向、做大产业规模、明确发展定位、强化品牌意识,成为驰名中外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百茶贸易之都。通过茶叶这“一叶”兴带动各行各业的“百业”旺,安溪培育出茶业、藤铁、光电、建材4个百亿产业集群,催生出空天、影视、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链条,实现了从贫困县摘帽到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再到全国百强县的三大历史性跨越。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安溪“做足茶文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阶段,安溪将肩负起引领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使命,开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县域先行、县再出发”的伟力和担当。
黎明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蔡君雄
小石头 大文章
石材产业既是南安水头的支柱产业,也是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面对高污染、高消耗现实问题,发展、环保该如何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南安石材产业破解“成长的烦恼”指明了方向。遵循新发展理念,水头以石兴镇,用一块小石头缔造出“世界石都”的“创新”跨越;南安石材产业链向上中下游全线拓展,构建全产业链闭环,让石材这一小产业“链”成了“千亿集群”的“协调”发展;水头石材产业推行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推广新技术,变石为宝,让一堆小石粉实现了“循环再生”的“绿色”转型。
目前,南安石材产业的产量和进出口量均占全国70%,各村集体收入均超过20万元,募集教育基金近3亿元,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人力资源部干部 汪晨菲
阅“晋”千帆 勇立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6年7次深入晋江调研,系统总结提炼出“晋江经验”,成了晋江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开始了腾飞的历程。作为新泉州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这一条。
以安踏为例,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安踏坚持发扬拼搏精神,不断求新求变,2009年起,安踏不断收购国外知名运动品牌,打入新市场,完善产品矩阵,尤其是花6.5亿港元收购了一直亏损的FILA,开启了国际化和多品牌的发展路子。如今,智能化升级、数字化工厂的原创研发正引领安踏又一轮高速成长。
20多年来,一代一代晋江民营企业家以“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不断演绎着“永不止步”的晋江奇迹。
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党史编研一科科长 和秀鹏
从“穷尾岭”到“富美岭”
位于永春县最西部的美岭村,改革开放前叫“尾岭”,没有路、没有电、没有灯,仿佛与世隔绝,许多村民家徒四壁,人均年收入不到70块钱。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美岭村党组织带领美岭人,建电站、修公路、办工厂,风餐露宿,先后建设3座水电站、开通3条公路,创办胶合板厂、纸箱厂、水泥厂等多家企业,美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90年代中期,群众生活由贫困转向宽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美岭精神由此诞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岭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至2023年底,美岭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村集体收入高达2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7.85万元,比1979年增长了1100多倍。
福建建工集团泉州分公司党群宣传部负责人 曹珂
中国白:带着梦想闯世界
中国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工匠精神,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推动。德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园区、搭平台、育人才、强工艺、铸链条、塑品牌,做大做强做优陶瓷产业,加快塑造“新质生产力”,让中国白蜕变新生。
如今,德化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陶瓷茶具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16件国礼中有15件是“德化造”,品牌价值位列全国陶瓷产区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在党的领导下,“世界陶瓷之都”乘“一带一路”东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依托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点亮国货之光,推动“中国白”再出发。
现场反响
在新征程上争当“排头兵”“生力军”
活动期间,与会青年干部现场作深入浅出的交流,大家深入研究、转化落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形式新、内容新、人员新”,这是泉州市纪委监委信访室副主任吴汉权对活动的感受。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机关从事信访举报工作的党员干部,将以新思想为指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在党纪学习教育中不仅要做到知纪、明纪、守纪,还要精准执纪;另一方面,要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诉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0多年来,‘晋江经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晋江机场国际航线也从一开始的3条发展成如今的24条,对我们边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泉州边检站民警三级警长钱莹敏在发言中说,为更好地将“晋江经验”与移民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我们积极投身新媒体平台,创建了“边检小花”账号。今后,我将继续用新媒体的方式,给社会传递更多积极的正能量。
泉州市公安局青年民警陈元庚表示,作为新时代泉州公安青年民警,要切实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总要求注入灵魂、融入血脉,始终挺膺“三争”担当、发扬“三拼”精神、保持“三紧”状态,把“人民的保护神”这一强烈的自豪感转化为提升能力素质、工作质效的强大动力。
“这种形式的分享,对于推动机关青年党员的交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泉州市水利局规划建设科四级主任科员、机关团委书记付优同样受益匪浅。她说,作为新时代的水利青年,将使出“闯”的干劲、拿出“抢”的状态、保持“干”的激情,争做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切实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各个党建工作片区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组织创新更多有效的学习载体,推动机关青年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的感悟、触发的思考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全市大拼经济、大抓发展“项目创优年”活动凝聚青春力量,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泉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