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宋元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中国民政

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今天,又凭借 “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世遗之城——福建泉州。

泉州这个名字,在唐代中期前,曾为现在的福州所 用。泉州的前身是唐朝设立的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 属的丰州镇。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更名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

历史上,泉州就以四湾十六港闻名于世。作为中国古 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唐末时,泉州的 对外贸易兴起,外国商旅来泉贸易,将茶叶、陶瓷等传统农业、手工业产品带向了世界。及至宋元时期,泉州大量海商频繁往来,海外贸易日益繁荣,更是成为了“东方第一大港”。

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兴盛,也造就了泉州古桥的荣光。几乎每座大桥都是古代海外交通贸易中为方便大宗外贸物资的集结与配送建造而成。跻身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的洛阳桥、有着“天下无桥长此桥”称号的安平桥都建于此时。这些见证宋元时期泉州海上商贸繁荣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古桥,如今依然承载着交通与文化的纽带,向过往的行人讲述着历史的故事。

从一座座古桥、一座座港口上,德化瓷器、安溪茶叶、刺桐缎等大批中国制造走向西方,世界各地的奇珍异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也由此进入了泉州。在这里,各种信仰、民族和文化共存,构筑了一幅包容多元的文化图景。

泉州西街古街巷,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处靓丽景致。“列屋成街”的格局,串联起唐宋以来的多元文化建筑。古色古香的木楼群、典雅别致的红砖大厝、中西合璧的近代洋楼,展示着历史和文化在泉州留下的岁月痕迹。

此外,泉州至今仍留存有各种宗教的建筑遗存。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清净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摩尼石造刻像、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祭祀海神“妈祖”的天后宫……伊斯兰教、道教、民间“妈祖”信仰等多种宗教信仰在泉州汇聚,并形成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和建筑风格,让泉州被冠以“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

正因为这些自宋元时期留存下来的丰富多元、原真度高的历史文化遗存,加上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高峰期第一大港的地位,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遗产。千年后的今天,曾作为世界海洋商贸史重要地标的泉州城,再度成为世界遗产地图上的文化坐标。

泉州,枕山襟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文明交融,人文荟萃,积淀千年的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泉州,这座穿越千年的“活态古城”,正满怀着生机与活力,承载着新的梦想和希望扬帆起航,吸引着人们前来寻见宋元中国。


责任编辑: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