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建筑群,被誉为‘东南七省文庙之冠’”“这里的砖石木构承载着“万仞”之喻的精神高度,而孔子的思想遗产,将继续启迪后世”……“五·一”假期首日,泉州府文庙大成门前就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之外,还有一群特殊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泉州古城讲解员“工助振兴·讲好海丝故事”百名培优活动的118名学员,彼时,他们正绘声绘色向游客讲述泉州府文庙的“前世今生”……
据悉,本次古城讲解员百名培优活动于4月8日至27日开展三期系统化培训。每期35名学员通过“理论授课+实地演练+创新考核”模式,深度学习泉州历史文化及讲解技巧等。5月1日下午,本次培优活动的结业式在泉州府文庙举行,118名学员正式结业并现场投身公益讲解实践。这场历时近一个月的百名培优活动,不仅为泉州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更以“工会助力文旅发展”为指引,展现了职工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双赢”格局。
“能够见证上百名培优学员从‘文化爱好者’到‘海丝故事传播者’的蜕变,我深感荣幸。”结业式上,作为本次百名培优活动的导师,泉州海丝推荐官杨成龙表示,学员们以“工”字精神为引领,突破了传统讲解的“单向输出”模式,以创新、生动且互动性极强的表达方式呈现,正是市总工会在培训中“打破边界、拥抱创新”理念的生动诠释。
结业式后,学员们分赴府文庙大成门外、泮池边,南外宗正司等各处开展公益讲解。令人欣喜的是,“初出茅庐”的学员们将工会助力文旅振兴的使命内化于心,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将泉州世遗点直接化为讲解“大舞台”,不仅赢得了全体学员的认可,更是用专业与热情赢得现场游客的纷纷点赞。仅五一当天,学员的讲解实践就累计服务游客百余人。
“府文庙大成门的左右两侧,各展现了两条游动的鲤鱼和三只螃蟹,大家来猜猜看,这隐约了什么?”来自培优活动第二期的学员小李在大成门前,向在场游客“抛”出问题。游客们纷纷左瞧瞧、右看看,有猜测“锦鲤”“感谢”之意的,有猜“如鱼得水”“横着走”隐喻的……原来,两条鲤鱼是激励人们逆流而上、勇往直前,而作为甲壳类动物的三只螃蟹,则暗喻了古时候的“高中三甲”……经过活动学员们绘声绘色的现场解说,游客们才得以领略内在含义,恰似文化在传承中再一次焕发新生,也是泉州人“守正创新”智慧的体现。如此这般生动演绎,周围的游客们不禁掌声四起、连连称好。这也正是“工会搭台、职工唱戏、文旅受益”的最好例证。
“将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生活气息、‘爱拼敢赢’的奋斗精神、‘多元包容’的城市品格融入讲解中,让游客不仅‘看到’泉州,更能‘读懂’泉州……”正如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卫华在本次百名培优活动开幕式上所寄望的,本次活动开创了工会助力文旅发展的崭新局面,激发全民争当世遗文旅“代言人”的参与热情,为泉州文旅发展注入鲜活力量,书写新时代职工与城市共成长的新篇章。
近年来,在泉州市委“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战略引领下,泉州市总工会主动担当、融入大局,服务“‘工’助文旅融合”,以多元举措助力泉州文旅蓬勃发展。工会特色项目“来泉务工人员免费游泉州活动”已开展20个年头,活动覆盖开元寺、清源山等核心世遗景区,累计吸引超过300万人次职工参与体验,活动成效显著。此外,市总工会在中山路、西街等热门景区皆设立工会驿站,为往来游客们免费提供饮水、导览、医疗等暖心服务。
“工”绘蓝图兴文旅,匠心传承谱新篇。接下来,市总工会将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部署助力职工文化旅游消费“十项措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工会资源与文旅产业深度联动,通过技能竞赛、师徒传帮带等方式持续培育人才,争取让职工讲解员成为一张泉州文旅的“流动名片”,以匠心传承文化,以热情服务发展,携手擦亮“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金字招牌,为泉州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打造文旅经济强市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