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溪县直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县域发展实际,构建“凝心固本、塑心强能、润心铸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抓实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破解数字化转型、青年思想多元化等时代命题,为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注入“红色”精神动力。
一、凝心固本,以“靶向滴灌”破解“理论武装虚化”难题,让政治引领“立”起来
针对机关党员“工学矛盾”突出、传统说教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构建 “立体化” 理论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1.“分类施训”覆盖式学。组织部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双百千万”计划,采取县级重点培训、党委推进培训、基层党组织兜底培训、行业主管部门专题培训模式,分级分类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入党月”集中培训等344期,覆盖超过2万人次。用好农民讲师团、银发宣讲团和青年讲师团等队伍,依托“党课进邻里”“流动课堂”“田间党课”等授课3500余场次,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全覆盖。宣传部以“‘三茶’统筹”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循足迹、悟思想、铸忠魂、担使命”大宣传活动,全年开展宣讲48场,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实走深。县直各党组织以茶为媒,以 “泡茶三步骤”(温杯、醒茶、冲泡)类比 “理论学习三阶段”(预热思想、唤醒初心、融入实践),让 “大道理”变成“家常话”。
2.“实景党课”体验式学。串联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莫耶故居、政治生态教育馆、党章教育馆等红色地标,组织党员到现场开展现场教育,让历史 “说话”、让实践 “发声”,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求索”转变。组织部优化中国茶都、清水岩、闽光钢铁等3个现场教学点,建成集学思践悟为一体的循迹奋进主题教室,开发专题课程2门,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循足迹、悟思想、担使命。
3.“田间地头”沉浸式学。县委党校组织党员讲师深入田间地头、茶园山头等,以“拉家常+聊政策+送技术+结对子”四位一体的“15分钟微宣讲”模式,用“普通话+闽南语”的直白方式宣讲党的理论政策,以“小话题”引出“大道理”,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
二、塑心强能,以“精准施策” 破解 “作用发挥弱化” 难题,让担当作为“实”起来
围绕发展抓思想政治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促发展,搭建 “党建+中心工作” 融合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县域中心任务同频共振。
1.在大促发展中当“主力军”。组织部创新“书记抓前期”机制,推动9个县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领办40个重难点项目前期工作,以“书记领办+组织领航+党员领跑”为抓手,推动县乡两级累计组织调度93场、开工项目38个、协调解决问题101项,有效破解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深化“局长走流程”举措,25个县直部门开展走流程事项260个,发现并解决问题13个,累计压缩38工作日、压缩4个环节,推行告知承诺制事项数25个,出台整改措施或规范性文件17个。县直机关工委开展“服务发展 我来报到”活动,推动机关党组织党员主动进企业、进村(社区)、进邻里中心,切实为基层办实事、解民忧;组织开展“提振精气神 建功新福建”大家谈主题宣传,组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我来献一策”等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深入乡村、企业解难题、促发展。
2.在基层治理中当 “先锋队”。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等部门联合激活在职党员“双报到”内在动力,推动县直单位组织“助企发展”“项目攻坚”“基层治理”等62支服务队2535名党员干部,到社区、企业、乡村开展干部“出门”、政策“敲门”、服务“上门”报到活动。组织部创设民情茶室、“730”议事厅、推广“红色物业”等议事机制,持续开启抒民忧事项;实施进社区、进小区、进邻里“三进”行动,广泛开展暖民心活动;编印“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指南,建立闭环落实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名师名医、政务服务、养老托育等各类资源和优质机构进邻里。
3.在服务群众中当 “贴心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服务事项进入社区、进入小区,通过设置人大代表工作室、“茶乡妇女微家”等,建设“微阵地”,将部门职能延伸至城市基层的末端细胞。比如,县妇联组建10家“茶乡妇女微家”,涵盖茶业、文化、家教、妇幼保健等多业态,以“微家”为阵地,帮助妇女做好就业指导、权益维护、家庭建设等服务。组建政策宣讲、健康医疗、生活帮家等8个专业服务组,到社区小区开展活动,将职能工作前移,比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移动办证小组,主动将窗口前移至镇村、社区。2024年以来,通过上门服务方式累计为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667宗。
三、润心铸魂,以“情感共鸣”破解“内生动力钝化”难题,让组织关怀“暖”起来
打破“重管理轻服务”传统模式,构建“全周期”关爱体系,让党员“暖心”更“安心”。
1.让“有为者有位”经常化。将思想政治表现与评先评优挂钩,树立“实干担当”鲜明导向。组织部优化分级分类差异化考核办法,制定岗位择优、激励奖励、关心关爱三种职级晋升办法,常态化为224名干部晋升职级。2025年1月县委对县直机关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重点专项中表现突出的40 名同志予以表扬,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另外,4 名党员、1个党组织获评全市“两优一先” 表彰; 46名党员、22个党组织获评全县“两优一先”表彰。
2.让“关心关爱”制度化。推动县直机关党组织统筹党建、工会慰问活动。县直机关工委每年拿出近四分之一经费,对机关党员中患有重大疾病、家庭临时变故等党员及时救助帮助。县直机关工委联合卫健部门组织开展干部职工心理健康大调查,并针对性开展“四进三辅二练一上线”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应对负面消极情绪的能力。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落细谈心谈话工作,紧盯干部思想动态,在人事调整、职务变动、情绪低落等关键节点,对干部职工开展谈心谈话、心理疏导,主动关心冷暖,最大限度满足党员干部被尊重、被关爱、被认同的内在需求。
3.让“机关文化” 特色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机关运动会”“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营造“家文化”氛围。县直机关工委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联合茗城社区开展“我与祖国心连心”庆国庆系列活动,激发爱国情怀。在组织开展五人制足球赛、羽毛球赛、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中,以党的精神谱系、工匠精神等设计队名并进行阐述,比如,党群系统党委以工匠先锋队命名、宣传系统党委以长征精神宣讲队命名、教育系统党委以拓荒牛精神敬业队命名,让精神谱系和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史志室在县融媒平台常态化开设史志专栏,开展红色主题短视频和文献征集展播(刊),与凤山书院融合共享史志资源,探索以5G阅读、智慧文献、AI检索等形式,为群众查阅史志文献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