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服务精准对接农需?怎样让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一线服务如何彰显供销温度?......
在泉州,供销合作社这一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正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党旗插在产业链上,把战斗堡垒建在服务一线,通过“党组牵头定向、支部扎根落地、党员冲锋在前”的三级联动模式,让“供销助农惠民”的实践在城乡大地绽放出别样光彩。
党组掌舵:定方向聚合力,铺就服务“主航道”
纲举则目张,领航方能致远。泉州市供销社党组把准“为农服务”方向盘,构建“党组抓总、科室联动、全员参与”的党建责任体系,确保每一项决策都体现党的意志、契合群众需求。班子成员带头调研谋划,推出“供销 + 产业联盟”“供销 + 社会化服务”等四大行动,制定三级联动任务清单,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服务向田间延伸。
聚力“海丝供销优品”,整合资源拓渠道。泉州市供销社党组牵头成立“海丝供销优品”党建攻坚组,推动市、县、乡三级供销社党组织联动。党员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摸排农特产品资源,构建起“海丝供销优品”目录库。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征集并纳入100多种泉州农特产品及协作地区名优特产,其中80%由党员带头对接的合作社提供。有了好产品,更要拓渠道,依托全市系统6家电商企业、82个物流站点、106个电商服务站点及8个供销助农直播间,组建“党员带货先锋队”,举办“供销集市”“平价供应”等活动20余场,带动销售额同比增长30%,有效打通产销链路。
创新多元业态模式,引领发展增动能。泉州市供销社党组以“党建创新”驱动“业态创新”,推出“1+5”(基层社+公司+农民农机合作社+庄稼医院+乡镇惠农服务中心+农户)服务模式,其中每个环节均明确党员责任岗。在供销智创农庄试点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与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对接,着力帮助合作社、农户解决无人机飞防、绿色种植等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已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7万亩,土地流转面积0.6万亩。同时,积极推动再生资源智慧回收网络与“党建+网格”融合,党员网格员带头宣传、上门回收,今年已回收废旧物资7981.53吨、农药瓶4万件、农膜18.23吨。此外,还着力打造“供销+文旅”“供销+物业”等特色项目……每一项部署都紧扣“农民增收、市民得惠”目标,让城乡产销更畅通、供需对接更精准。
支部筑基:建堡垒强服务,织密惠民“毛细血管”
党支部作为服务“桥头堡”,如何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泉州市供销社的引领下,各县(市、区)供销社党组织给出了各具特色的答案。
惠安供销社深耕“田园党建”模式,推出“农耕保姆”全程托管服务,让农户从耕种到收获全程省心;推行“田间农资”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依托“供销甄鲜”网络平台助力销售,帮助农户实现优质优价,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丰泽供销社主动融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推动供销服务向社区延伸,打造“供销邻里市集”“便民服务驿站”等多元场景,通过供应平价农产品、日用品,提供便捷维修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实惠与便利,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泉港区供销联社的“党建 1+3”模式,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建设田园综合体,同步推进农资田头仓储点、田间冷链仓等设施落地,培育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康养文化于一体的融合型示范基地,让小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条。
党员冲锋:亮身份作表率,激活一线“动力源”
泉州供销系统广大党员争当服务“排头兵”,以实际行动践行“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在田间地头、直播间、乡间路上主动作为,既当技术指导员、产品推销员,也做矛盾调解员、文明宣传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供销就在身边”的温暖与力量。
春耕农忙时节,供销党员技术队深入田间地头,聚焦种植大户和脱贫户的生产需求,送化肥、传农技,据统计,今年来全市系统共开展农资科技下乡活动27场,赠送肥料463.8吨。
而在供销直播间里,供销党员干部化身“带货主播”,为本地优质农产品吆喝代言,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金牌推销员”,通过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额130多万元。
乡间路上,“供销服务队”的党员们走村入户,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开展研学志愿服务,用脚步丈量着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供销就在身边”的温暖与力量。
刺桐花红映供销,党建引领惠“三农”。如今,泉州供销系统正以三级联动拧成服务“一股绳”,通过建强组织堡垒、提升服务效能、擦亮党建品牌,让供销服务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一个角落,为泉州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