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审计局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悟侨批尺素丹心、养审计浩然正气”主题实践活动,以侨批为“活教材”,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培塑审计文化、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在审计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在“尺素见丹心—侨批中的抗战印记”主题档案文献展现场,泛黄的侨批纸张、斑驳的汇款票据、模糊却有力的字迹,瞬间将党员干部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在“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展区,一封1938年由菲律宾华侨寄往泉州的侨批前,大家驻足良久——信中“国若不存,家何能安?今寄洋银五十元,一半奉养双亲,一半捐作抗日军饷”的字句,虽历经近百年,仍透着沉甸甸的家国情怀。旁边展板上,“侨胞捐购飞机15架”的统计数据,与侨批中“倾囊相助,誓与祖国共存亡”的誓言相互印证,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海外华侨“把一切献给祖国”的赤诚之心。在“抗战必胜·精神永存”章节,一份记录侨胞组织抗日救亡团体、秘密运送物资的档案,其详实的时间、金额、人员记录,让人动容。
此次实践活动是市审计局深化“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党员干部围绕“如何在审计工作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培养审计干部浩然正气”展开讨论。有的结合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谈到,要像侨批记录抗战支援那样“精准记账”,把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查清楚、核明白,落实“守正道”的职业要求;有的联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表示,面对审计中的复杂问题,需秉持侨胞“不畏强暴”的勇气,以“存正心”的定力揭示隐患、督促整改;还有人提出,要将侨批中的“责任担当”融入审计文化建设,在审计工作中践行“勤勉务实”的为民作风,让“养正气”成为审计机关自觉追求。
泉州市审计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侨批承载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履职动力:一方面将“三正”教育融入审计项目全流程,通过审计组临时党支部会议等形式,推动干部在查账、核数中淬炼初心。另一方面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聚焦民生资金、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用“铁面审计”守护群众利益,以“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贡献审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