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泉州市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走好第一方阵,建强政治红会,勇当博爱先锋,推动党业融合,着力打造“党旗飘扬救在身边”党建工作品牌,以党旗红引领人道红,不断彰显人道领域的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
一、筑强堡垒,织密人道阵地网络
致力抓基层打基础,针对各级红十字会“机构小、人手少”实际,着力构建网络、延伸手臂,以发展乡镇红十字会为引擎,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构筑初具规模的基层红十字会组织网络,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注入人道新动能。一是建强支部,上下联动。会党组牵头,建立以市红十字会机关党支部为枢纽,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党支部和所属救援组织等党支部三级联建联动体系,建立“三联”(组织联建、信息联通、重要活动联办)机制,形成党建工作合力。近年来,已经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四德”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救援救护技能、透明度建设和警示教育等重要党建和业务联办活动20多场次。二是发展组织,完善网络。总结推广晋江市永和镇、南安市梅山镇红十字会的工作经验,选择在惠安县开展乡镇红十字会建设试点工作,推动该县12个乡镇全部成立红十字会。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在村社、学校、医院、企业、行业等一线领域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按专业、分领域大力发展红十字志愿者和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社区服务、养老服务、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等志愿服务组织。截至目前,推动全市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增至40家、村(社区)红十字会增至96家、学校红十字会增至129家、企事业单位红十字会增至66家,博爱家园增至5个、生命教育体验馆增至9个、博爱驿站增至18个、志愿服务队增至71支。三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以落实组织机构、办公活动场所、规章制度、活动经费、常态化项目、志愿服务队伍等“六有”要求为抓手,指导推动基层红十字会规范建设、常态运行。
二、平战结合,提高应急救援效能
明确红十字救援作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不断优化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提升救援能力与效率,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广泛宣传,普及安全自救知识。定期组织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组建宣讲小队深入村社、学校普及防灾知识,开展应急救援、水上安全培训,举办“六进”公开讲座,提升群众自救能力。二是备战结合,锻造专业救援尖兵。围绕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指导各救援组织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涵盖水域、地震、火灾等不同场景专业技能,以及现场急救、心理疏导等通用技能。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在泉州举行,活动当天两岸红十字组织开展了海峡两岸生命救援救护协同演练活动。去年7月福建汛情,泉州市红十字迅捷应急救援队提前部署7个救援点,排查低洼隐患并预置设备,确保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泉州市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援古渡志愿服务队加强值班阻止游客靠近江边,劝离不熟悉水域情况的泳者,今年来救援区域未出现溺水事件。三是守护群众,有效实施应急救援。组织8支救援队开展巡查值班和救援救生志愿服务,第一时间开展施救工作。泉州市红十字迅捷应急救援队先后参与重大灾害救援行动数十次,足迹跨越多个省市。“莫兰蒂”“鲇鱼”台风抢险,转移群众3410余人;江西抗洪,协同消防队解救79人;河南“7·20”特大洪灾,连续奋战72小时,主协施救转移群众近800人;今年来出动应急救援18起,成功救援2起, 转移受困群众68人。泉州市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援古渡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水域巡逻,近年来成功施救7人。南安市红十字极光应急救援队今年来参加山地、城市搜救和一级救援警情近50起,出动800余人次,成功搜救或寻回41人。泉港区星空应急救援中心今年来参加搜救40起,成功制止轻生4起。
三、救在身边,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AED是迄今为止治疗心搏骤停最有效的设备。市红十字会积极推动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同时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被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随着政策保障持续加大,配置数量不断增加,急救网络进一步织密,持证人数日益扩大,群众急救意识显著提升,生命安全保障网更加牢靠。一是分行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依托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救护驿站,将培训阵地延伸至社区、学校、景区等基层单元。通过技能培训、知识普及、理念宣传、社会服务等综合举措,提升群众“懂急救、会急救”的能力,形成“愿急救、敢急救”的行动自觉。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救护持证培训14.2528人次。二是全域化布局设置“救命神器”。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办理,累计全市各级配置AED1186台,同步开展AED操作培训,扩大“能使用、会使用”的人群覆盖率。近年来,创新在动车站、公共“小白”投放AED,打造“枢纽急救站”,使“救命神器”配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功能性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坚持“主动融入、积极保障”,积极参与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及大型活动,投入移动AED,派出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员提供现场应急救护保障。泉州地面,现场使用AED 成功挽救生命案例已有多起。去年12月8日,一名男子在晋江市体育中心跑步时,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晋江市公安局文职干部、看守所医生张强东第一时间利用现场配置的AED进行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成功救回他的生命。今年4月2日,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卫生所医生陈向真听闻邻居呼救声,迅速使用AED把村民徐先生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四、高尚利他,“三献”点亮博爱之光
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挽救垂危生命、服务医学发展、彰显社会文明的高尚事业。市红十字会协同有关部门线上线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三献”事业,引导捐献者为患者延续生命、医学进步铺就道路。一是以涓涓热血汇聚人间大爱。与市卫健委联合市中心血站等单位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暨守护平安志愿服务,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奉献爱心,推动无偿献血志愿者、爱心市民和游客等共同挽起衣袖,让流淌的热血汇聚成守护生命的磅礴力量。近三年累计组织成功献血?人,献血总量达?毫升。二是动员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见义勇为”。联合市中心血站先后动员组织5000多名志愿者加入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例,其中2025年以来成功捐献?例,安溪人陈惠林成为省、市首例涉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三是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形成新风尚。每年联合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医院等单位,在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举办“生命·希望”主题缅怀活动,褒扬义举,提高社会关注度支持率。目前全市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意愿登记人数累计39034人,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已实现遗体捐献93人,人体器官捐献137人,成功挽救众多器官衰竭终末期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