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三聚三化”党建模式让老党员爱上回“家”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泉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每月10日,福建省泉州市金山社区内,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给市林业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打电话“明天是回家日,请问您有什么需要?”

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份材料,这是泉州市“老党员之家”构建“三聚三化”模式,服务全市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缩影。近年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实施“阵地赋能”行动,整合适宜老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的“共享活动室”,着力建成政治教育的课堂、组织活动的纽带、文化养老的家园和发挥作用的舞台。

政治聚力组织生活标准化

优化“硬件+软件”环境,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设备、有制度、有资料、有活动“六个有”标准建好“老党员之家”,完善在职人员亮岗亮责、挂钩服务和活动预约、登记、反馈等工作制度。向市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宣传推介“老党员之家”工作和服务内容,走访支部书记征求意见建议,优化主题活动策划等服务,用“一站式”“菜单式”服务帮助解决市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普遍存在的学习场所少、组织人手不足和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等难题,助推离退休党组织生活标准化开展。

构建“线上+线下”学习机制,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微学习”品牌,定期推送学习资料,陆续推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读”“全国‘双先’典型事迹”等系列专栏。开放“老党员之家”互动体验馆,提供视频展播平台、点亮初心、有声书屋等体验项目,创设“集体政治生日”“红色记忆·支部巡礼”等活动,策划“共享主题党日活动”,每期以一个支部为主要对象,设定主题、邀请对象、主持开展,促进市直多个支部在共享活动中交流提升。

文化聚心 主题活动特色化

培育“党建+世遗”先锋力量,结合“海丝泉州 文润桑榆”银龄研学项目,精心构建“银龄研学志愿讲解员”培育体系,通过系列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以老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世遗文化精髓,成功培育近百名政治可靠、业务精湛的老党员讲解骨干。举办手机摄影研学活动和“银龄镜头下的世遗之城”摄影展,生动展现古城新貌与党建成果,在增强文化自信中深化政治认同,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打造“党建+非遗”传承品牌,聚焦非遗活态传承,举办市直“老党员之家”“银领非遗”公益培训,开设珠绣、南音、梨园戏等互动体验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首期培训就吸引了200余人次老党员参与。将“非遗传承工作室”“搬”进中心,引导老党员和青少年共同体验彩扎花灯、戏剧道具、妆糕人、刻纸等项目,在亲手制作、亲身体验中感悟文化魅力,激发传承使命感。

服务聚能 作用发挥常态化

拓展志愿服务增效,围绕古城、文化保护传承等热点,组织老党员开展专题研讨,结合自身经验优势,积极为街巷“微改造”、文旅融合发展等建言献策,推动解决业态提升、保护开发矛盾等难题,有效转化银龄智慧为治理效能。建立制度化保障机制,联合文旅集团为考核合格的银龄讲解员颁发结业证书,激励老党员在文旅志愿服务中持续发光发热。组织开展各类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延伸党建服务触角,放大社会效益。

深化青银对话机制,举办“青年说”“老书记讲传统”“青年党员话初心”等活动,通过青银联心、支部联谊、上下联动等,以干部荣誉退休、家风家训座谈、青银结对互学、录制访谈视频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青银对话”,通过代际交流实现精神传承。组织青年志愿者为老同志提供智能技术培训,帮助跨越“数字鸿沟”,形成“老带青、青助老”携手共进新局面。

下一步,泉州“老党员之家”将持续深化“三聚三化”模式,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实现青年党员与老党员间的“双向奔赴”,推动银龄志愿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