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映社保蓝 为民服务解民忧——泉州市就业和人才中心党支部党建引领服务群众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

在社会保障事业的赛道上,党建是引领方向的“红色引擎”,服务是连接群众的“情感纽带”。泉州市就业和人才中心党支部始终把“人民至上”理念深植党建工作根基,以“党建强业务、业务促党建”为抓手,在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畅通服务群众渠道中主动作为。此次失业人员李某疑似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案件的圆满解决,正是支部以“红色初心”守护“民生温度”的又一有力证明,让“党建红”与“社保蓝”交相辉映,照亮群众幸福路。

一、党员用心发现问题,严守基金安全“红线”

在开展失业保险领金人员日常数据比对工作时,一条异常信息进入了比对人员的视野:领金人员李某疑似在待遇领取期间在省外A公司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涉及失业保险资金达2.17万元。面对线索,支部第二党小组的党员主动认领核心任务,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梳理数据,调查相关情况;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摒弃“数据至上”的简单思维,主动思考“是否存在数据误差”“群众是否有特殊情况”,为后续深入调查埋下伏笔。这种“既防风险又护民生”的工作态度,正是支部党员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真实写照。

二、党员用功核查问题,跨域联动破除“梗阻”

在与领金人员李某的沟通中,调查人员掌握到李某在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间正处于缓刑考验期,从未离开户籍所在地,更不可能在省外就业,这一线索引起了调查人员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向上汇报。支部书记第一时间对此做出部署,迅速启动跨部门协作机制,将其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来解决,坚决杜绝“简单化处置”“一刀切执法”,以跨部门、跨省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打通服务群众的“堵点”。通过与司法部门联动,调查人员同李某户籍所在地社区矫正部门取得联系,结合李某的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材料,核实其服刑期间的活动记录,确认李某在缓刑期间确无外出记录,排除了其异地就业的可能性;同时,开展跨省社保核查工作,通过发函主动与A公司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核实李某的社保参保情况,并多次电话跟踪事件进展。经调查核实,A公司在未与李某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下,违规为其参保,导致系统预警的出现。

三、党员用力解决问题,温情守护民生“底线”

案件查清只是开始,保障群众后续权益才是关键。在明确李某符合领金条件后,支部党员没有停下服务的脚步,而是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党员小骆主动担任“专属服务员”,全程跟踪李某的失业保险待遇信息异常数据核销情况,并多次与省外社保经办机构沟通,协助督促A公司尽快清退违规参保信息,确保李某社保数据不受影响。此外,支部还以此次案件为契机,开展失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支部第二党小组的党员结合李某的案例,向企业和公众普及失业保险政策,强调依法参保的重要性,违规参保、领金的危害性,引导企业依法参保,帮助群众维护自身权益。

四、党员用情研究问题,提升服务彰显“初心”

李某案件的解决,不仅是一次具体问题的处理,更是泉州市就业和人才中心党支部探索“党建+民生服务”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支部始终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员带头攻坚、党建协同联动、服务温暖民心”的工作模式,让“数据赋能”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既筑牢了基金安全的“防火墙”,又架起了连接群众的“连心桥”。

下一步,支部将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党员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完善跨部门、跨省协作机制,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暖服务守护好群众的“救命钱”,让失业保险不仅成为“安全线”,更成为传递党的关怀、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温暖线”,为推动失业保险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更多“红色动能”,让党建红映社保蓝。

责任编辑:钮琦